發表者: | 心路早療研發團隊 |
---|---|
發表時間: | 2011-04-18 |
轉寄文章: | 0 |
6個月前幼兒手部功能運作模式
作者:周燕貞
資料來源:PSN專刊第13期/幼兒手功能發展
一、伸手能力(reach)
新生兒時期出現的伸手動作是屬於不對稱的隨意揮舞動作;逐漸地會發展出雙手在胸前互靠的對稱性動作;隨著身體兩側分化動作的增加,也就開始單側的伸手動作。
另外,在嬰兒時期我們也會在嬰兒的身上看見一些影響手部動作的反射動作,例如:抓握反射:當碰觸手掌心時會誘發手緊握,這是屬於一種全或無反射動作。(0-3、4個月)
成熟的伸手動作還需要有軀幹持續維持直立,及能輕微轉身朝向物體的能力才能達到。
二、抓握能力(grasp)
在嬰幼兒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抓握能力表現:
新生兒時期-抓握表現仍以反射性反應為主。
3個月大-會出現以第4、5指抓握的自主行為,大拇指尚未參與動作。
5、6個月大-能以整個手掌做抓握的動作,此時大拇指已開始有參與動作。
三、釋放(release):
在嬰兒時期由於受到抓握反射的影響是無法自主的釋放物品,但
隨著視覺控制能力及認知的發展,便會有更多的自主的抓放能力出現。
四、雙手的使用(bilateral hand use):
雙手運用的發展過程是從不對稱性活動(0-3個月)到對稱性活
動(3-10個月)再到已分化的不對稱活動(8-10個月開始)。
0- 3個月的不對稱活動──此期常見到的是嬰幼兒手舞足蹈,且
多以視覺注視物體,雙手的自主性動作才正要發展。
3-10個月的對稱性活動──此時期以雙手的協同動作為主,例
如,一起抓握物品,一起伸手取物…及發展雙手中線靠合的
能力。